預售屋與平面圖不符,怎麼辦?
當預售屋實際驗收結果與建商所附圖面不符時,是一個需要仔細應對以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環節。
面對預售屋實際驗收與圖面不符的情況,最重要有這些面向。
- 在驗屋時精準核對所有細節
- 即時向建商提出問題並要求修繕
- 利用撥款時程作為談判籌碼
- 充分了解建商的保固範圍。
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考量和處理:
- 仔細核對與記錄不符之處:
- 首先,在驗屋時務必仔細丈量與核對所有空間的實際尺寸,並與建商提供的預售屋家配圖及其他圖面(如:建商原本附的圖)進行比對。
- 例如,在來源影片中,屋主發現原規劃為次臥的房間,在預售屋家配圖上標示的寬度是188公分,足以放下雙人床,但實際驗收丈量時,卻只剩下182公分,導致無法擺放雙人床。這種看似微小的5公分誤差,卻可能對空間功能產生重大影響,使得原定規劃必須更改,如該案例中,屋主被迫將次臥與多功能室的用途對調。
- 主動與建商溝通並要求修繕:
- 即使建商在挑選地點和格局方面評價不錯,但仍可能出現施工品質問題。影片中的屋主雖然在驗屋時戶內沒有發現漏水問題,但公共設施部分有發現,且建商有表示會修繕,只是修繕速度較慢。
- 若發現圖面與實際不符,應立即向建商提出反應。雖然影片中的屋主因認為5公分差異不大而未向建商反應,但即使是小誤差也可能影響後續使用,因此應明確提出。
- 對於建商應負責修繕的部分,要確認他們有積極處理。雖然修繕速度可能較慢,但要確保他們「會修」。
- 利用撥款時程作為協商籌碼:
- 影片中的屋主在建商修繕完成後才撥款。這是一個重要的權益保護方式。在問題未完全解決前,不要急於支付所有的款項。將撥款與修繕進度掛鉤,可以督促建商積極處理。
- 了解建商的責任範圍與保固:
- 若您的裝修有涉及變動建商原有的基礎工程(如浴室的泥作或防水),需特別注意,因為這可能影響到建商對相關部分的防水保固。如果動到牆面或挖到管線,通常會建議重新做防水。
- 裝修公司(統包)通常會承擔與下包商相關的風險,因此若您有委託設計師或統包公司進行裝修,可以透過他們與建商溝通或處理後續問題。設計公司也會協助釐清責任歸屬,例如在保護工程方面,管委會和不同進場的裝修公司之間會協調責任。
- 預先規劃與設計師的溝通:
- 在客變階段就請設計師評估,可以大幅省錢,避免做白工。雖然這是在驗收前的預防措施,但它強調了前期規劃的重要性,以減少未來實際完工後出現不符合預期的情況。
- 設計師提供的圖面應盡可能明確,這樣能確保施工精準,減少現場因業主不確定而臨時更改設計,導致追加費用。
若有委託專業設計或統包公司,則可透過他們協調處理,並確保所有溝通和變更都有詳細的書面紀錄。
筆記來源